bim施工
bim
以见科技
增强现实AR
bim工程
“过去我们现场浇筑前的预埋管线排布靠感觉,出口位置更是难定位、难测量。这次我们应用BIM+AR技术,在质子舱的墙体上提前发现了一处29cm的预埋管排布出口偏差。对于一堵4m厚的墙来说,浇筑后再改是不可能的。这次新技术帮了我们大忙。” —— 张世伟,中冶天工BIM现场负责人
某肿瘤质子医院,占地超266.6亩,规划为三级甲等医院,包括门诊、住院处、质子放疗中心、舒缓中心、筛查早诊中心及体检中心、国家癌症中心科研基地等,规划床位1000张,总投资94.6亿元。
一期建设的放疗中心5号楼的质子舱区域,是本工程最关键核心的部位,面积约为900平方米,质子加速器等重要的医疗设备都将放置在这里,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投入使用。
1. 机电管线预埋设计,浇筑缺少精细化验收工具
由于此区域为医院核心区域,对项目施工精度、工艺、防辐射等要求非常高。机电管线施工均采用预埋设计,混凝土墙柱等需一次浇筑成型,不允许二次整改。
在混凝土浇筑前,需进行精细化验收,确保预埋管线数量、走向、末端定位等无误后,方能进行后续施工。
2. 现场验收环境恶劣,施工精度无法准确评估
现场施工正处于钢筋绑扎阶段,由于质子舱位于地下室区域,且处于露天施工状态,验收区域存在大量积水,验收环境比较恶劣。
验收人员需沿脚手架攀爬,才能进入质子舱内进行验收,且对于机电管线预埋施工的精细度,现场很难进行准确评估。
验收区域大量积水
验收环境恶劣
1. BIM模型优化和导入软件平台
将质子仓区域各机电专业BIM模型通过Autodesk Revit软件进行汇总,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线综合工作,最终形成一个完整、可实施的BIM管线综合模型。
登录「一见AR·施工助手」软件WEB平台端,创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项目,在其项目层级下,创建5号楼单体。在单体层级下,创建地下质子舱区域。将处理好的机电管综BIM模型上传至质子舱区域下。
创建项目信息图
完成上传模型图
本项目使用的移动端设备为苹果iPad Pro。打开iPad「一见AR·施工助手」移动端app软件,进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项目,下载项目模型数据信息。
2. 移动设备实现现场模型定位
在施工现场,通过iPad的「一见AR·施工助手」软件,运用AR模式下“两点定位”(第一点为位置、第二点为方向)的方式,将质子舱机电管综BIM模型1:1投影还原到现场。
模型现场还原图
3. BIM+AR机电预埋施工验收
3.1 机电预埋施工验收原则
施工人员利用移动设备iPad,通过可视化的机电管综BIM模型与施工现场实际施工情况的比对,便可快速、准确进行机电预埋施工的验收,并制定出以下验收准则:
· 确保预留预埋各专业无缺漏
· 确保各专业预埋管线数量及走向与BIM设计一致
· 确保各专业预埋管线末端及套管定位与BIM设计位置一致
注:土建及管线施工原则上需与BIM设计完全一致,但考虑到施工本身就存在误差,只要把误差值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就能通过验收。经过院方,厂家,BIM设计方综合协商约定:水平,垂直误差值小于等于5cm的判定为验收通过。
3.2 机电预埋施工验收报告
在质子舱区域中,利用BIM+AR技术,对该区域中的三处预留预埋管线施工各专业进行了验收,验收结论:无缺项,走向及末端预留位置局部有偏差。详细报告如下:
· 01 验收报告:验收合格
位置示意
现场图片
AR验收截图
验收结果:现场管线预留数量6根(强电线管),一排三根,两排排列,位置、数量与BIM模型一致,验收通过。
· 02验收报告:验收合格
位置示意
现场图片
AR验收截图
验收结果:现场管线预留数量2根(普通废水管),一字排列,数量及高度与BIM模型一致;两根管线之间的间距与BIM模型存在细微偏差,但不应影响使用,验收通过。
· 03 验收报告:验收不合格
位置示意
现场图片
AR验收截图
通过AR量尺功能测量现实与模型之间的偏差:29cm
验收结果:现场管线预留数量8根(强电线管),一字排列,数量与BIM模型一致;预留管线高度与BIM模型存在偏差(偏差值:29cm)。验收不通过,建议整改。
1. 常规验收方式
由院方及生产厂家组成验收小组,小组成员需包括:普通废水、辐射废水、空调冷水、电线管、医用氧气、医用氮气、预埋件等各专业设计人员,验收组长一名(总成员预计在10名左右);根据现场环境判定需在验收区域内提前搭设验收平台,方便验收人员行走及验收。
验收方式:
· 验收人员通过设计图纸与现场经行比较,管线数量及走向通过目测的方法进行校验;
· 末端及预留套管位置通过尺子等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定位校验。
人力耗费:8人天
2. BIM+AR技术的验收方式
由院方及生产厂家组成验收小组,小组成员需包括:验收组长一名、BIM+AR验收人员一名(总成员2名);根据现场环境判定需在验收区域内提前搭设验收平台,方便验收人员行走及验收。
验收方式:通过BIM+AR的方式将BIM模型1:1的与现场叠合,更直观、更准确的进行可视化验收。
人力耗费:2人天
3. 总结
通过以上两种方式的对比可以看出:
· 采用BIM+AR技术的验收方式在人员投入方面,只需2名人员即可完成验收工作;
· 验收时间被大大缩短,常规方式验收需要8天(耗费人力8人天),BIM+AR方式验收只需1天(耗费人力2人天);
· BIM+AR技术的验收方式的精度及操作便捷度,也远超常规方式;
· 过去发现不了或者很难具备条件、实力去发现,现在借助BIM+AR技术,第三方就能发现问题所在。
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the 'Onesight AR' series of products, you are welcome to contact us by scanning the code. You may also schedule a product demo. We will provide professional online/offline operation demonstration.